央廣網奇臺7月13日消息(記者丁安)“剛步入社會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現在身邊有這樣的榜樣,感覺心里有了一道光,讓我有了‘看見光、隨著光、走向光、成為光’的信念。”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大泉塔塔爾族鄉哈薩克族宣講員麥如瓦·木海回憶起自己初入職場時的心境,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而讓她找到信念的,正是與她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社會救助站中心主任、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照力得汗·瓦里吾拉。
麥如瓦·木海在向照力得汗·瓦里吾拉請教問題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照力得汗,塔塔爾語的意思是‘幸福的道路’。希望通過我的幫助,能讓更多的人走在幸福的道路上。”照力得汗·瓦里吾拉介紹,“幫助貧困群體是實實在在的工作,讓更多生活困難的人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干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1973年,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出生在大泉塔塔爾族鄉一個普通牧民家中,13歲時痛失父母,小小年紀的她陷入絕望……就在她和哥哥姐姐一籌莫展之際,鄉親們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供他們吃穿,還供她上了學。那時,她就下定決心,長大后一定要回報鄉親們的恩情。秉承著這個信念,她畢業后就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大泉塔塔爾族鄉政府上班,用行動詮釋著當初的信念,這一干就是很多年。
2011年,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在一次走訪中得知,牛毛泉子村8歲女孩薛民麗的母親患病、父親車禍,靠民政救助維持生活。她從小就生活在外公家里,然而外公年事已高,收入不高,撫養孩子力不從心。
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左一)在徐生發家和薛民麗視頻聊天 (央廣網發 馬曉杉 攝)
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心疼不已,有了照顧這個孩子的想法,征得老人和丈夫同意后,她連夜來到薛民麗的外公家,就這樣,薛民麗來到了這個塔塔爾族家庭,照力得汗夫婦也多了一個女兒。
13年來,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從飲食起居、學業功課等方方面面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女兒,給了小民麗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每到假期,她都會將小民麗接到家中給她做好吃的,給她買新衣服,寒暑假時夫妻倆會帶著三個孩子一起出去旅游,很快,小民麗便融入了這個少數民族家庭,和哥哥弟弟的關系融洽得像親兄妹一樣。在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的陪伴督促和兒子的幫助下,小民麗的學習成績一天天提高,臉上也有了自信的笑容。
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看望薛民麗的家人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2022年,女兒薛民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新疆師范大學化學系的同時,外公徐生發帶著她來到鄉政府送上錦旗“民族團結一家親 愛心奉獻暖人心”。
徐生發抹著眼淚,激動地說:“一不是親戚,二不是朋友,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幫了這么大的忙,我終身感謝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希望孩子上大學走向社會,不能忘記黨的領導和現在好的社會,沒有好的社會就出現不了好的人。只要能出來好的人,就是證明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興旺發達。走上社會好好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做一個幫助他人的一個好人,要幫助一些弱勢群體,要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能忘記社會!”
2024年,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的小兒子考入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她邀請薛民麗一起送兒子。回來后,薛民麗把照片給爺爺奶奶看。奶奶高興地講:“你享福啦,還去過天安門。我們還都沒去過,你爺爺最遠去過吐魯番。”
“我是漢族,她是塔塔爾族,原來又不認識。因為知道了孩子的情況,從小學三年級精心照管到上大學。自己家兩個孩子也要上學,她付出了太多。”現在78歲的老人徐生發提起照力得汗·瓦里吾拉,依舊滿心感激。
2014年,大泉塔塔爾族鄉“愛心媽媽”互助協會成立,照力得汗·瓦里吾拉擔任協會會長。曾經接受過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幫助的人紛紛加入協會。
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幫助困難群眾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為孤寡老人打掃房屋,為貧困婦女兒童捐款捐物,力所能及幫助群眾干實事,“愛心媽媽”互助協會定期開展走訪活動,讓2000余人充分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哈薩克族居民瑪尼熱·納司哈特是這個溫暖團隊中的一員。在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的長期資助下,她得以完成學業,并獲得了學習理發技術的機會。婚后,她開起了自己的理發店,付完房租后卻買不起工具,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又幫助申請補助、購置設備,她的生意逐漸紅火起來,如今鄉親們找她理發甚至需要提前預約。
瑪尼熱始終銘記那些幫助過她的人,并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多年來,她已為500多名貧困群眾免費理發,每逢“六一”國際兒童節還主動為孩子們提供愛心服務。現在,她的婆婆也是協會的一員。
“現在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救助中心的事情,每個月要發低保金和補助給低保戶、特困戶、殘疾人家庭。”距離鄉政府最遠的一個村莊有40多公里,照力得汗·瓦里吾拉基本每個月都要上山去看看村民的家庭情況。
在村莊,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看著自己成長的地方介紹,翻過山就是她的家,那塊平地是小時候的學校,當時漢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同學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長大。
“過來幫助他們的時候,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感到特別的幸福。干一點點的事,各級政府卻認可了我的工作,我是個幸福的干部。我要加強業務學習,加強團隊力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獻給家鄉!”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目光堅定地說。
大泉塔塔爾族鄉黨委書記褚艷紅介紹,該鄉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族等10個民族,占比70%多。照力得汗·瓦里吾拉長期和弱勢群體在一起生活、工作,不僅在資金上幫扶,還有生活上的救助,給老百姓樹立了榜樣。鄉里在“愛心媽媽”互助協會的感召下,全鄉相繼成立“愛心爸爸”“紅石榴”“愛心聯盟”等30余支公益團隊。
近年來,昌吉州黨委統戰部通過組織開展“禮遇百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活動,讓各級各類模范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用親身經歷向各族群眾講好昌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事。下一步,州縣鄉將以照力得汗·瓦里吾拉為典型事例,讓更多的干部以她為榜樣,在工作中發揮余熱,愛心服務到每一個群眾,讓群眾團結在一起,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