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山西省氣象臺決策服務崗值班人員錢錦霞快速將一則預報信息制成《天氣預報》發往相關部門:“未來14天,13日—20日中南部盆地將遭遇持續性高溫,降水則零散分布在14日—15日、19日—20日及24日前后,累計雨量2—70毫米,局部可能突破100毫米。”這則預報是山西省汛期復雜多變氣候的縮影。

汛期以來,山西省天氣呈現鮮明的“反差感”。6月1日至7月1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達118.1毫米,較常年偏多21.1%。但時空分布不均,前期南部部分地區因降水偏少出現干旱,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降水又集中暴發。山西省7月8日正式進入雨季,較常年偏早14天,為1961年以來第二早?臻g上,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區降水偏多;南部另一部分地區如翼城、浮山、古縣則偏少六成。氣溫方面同樣不平靜,同期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1℃。

“山西省強對流天氣多發,短時強降水、冰雹、雷暴大風等極端天氣呈現‘點強面弱’的特征,致災風險高!笔夂蛑行母敝魅螐埗褰榻B,如7月9日夜間,垣曲縣的極端暴雨,3小時降水100.8毫米。

面對復雜形勢,省氣象局密切監視災害性天氣過程發生發展演變,滾動做好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緊盯重點區域、重要部位和關鍵時段,尤其是夜間等易發生短時強降雨時段,強化遞進式服務,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靶向發布制度和高級別預警叫應機制,特別是高級別氣象災害預警“叫應”服務,及時將預警信息報告黨政領導、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應急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讓“消息樹”變成“發令槍”。同時,持續加強新型觀測資料應用,精準研判災害性天氣強度、落區和起止時間,延長重大天氣過程的預見期,不斷提高各類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的提前量、精準度。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預計山西省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9毫米,黃河流域、海河流域山西段暴雨過程較多,可能出現較重汛情,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暴雨積澇風險高。

為此,省氣象局持續強化與內蒙古、陜西等黃河上游區域協作聯防,持續完善區域間氣象災害聯防常態化工作聯動機制,開展上下游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警的叫應提醒。加強與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應急等部門協同,聯合會商,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預警指向性,確保應急預案及時啟動。(張麗媛 武雅麗)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