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山西大同新榮區花園屯鎮,眼前展開的是一幅生態和諧居民幸福的美麗畫卷。道路寬闊而平坦,村莊整潔而寧靜、產業蓬勃共生。這片鐫刻紅色印記的土地,正以黨建為筆、實干為墨,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中書寫新時代的答卷。
新榮區花園屯鎮堅持“黨建引領、南工北農、融合發展、經濟強鎮”工作思路,以“1358”強鎮富民戰略為抓手,統籌推進工業強鎮、產業穩鎮、生態立鎮、文旅活鎮、和諧安鎮“五大工程”,通過強化組織優勢、賦能產業發展、凝聚整治合力、領航文化繁榮,將黨的組織力有效轉化為發展動能,勾勒出多元協同的發展圖譜,繪就了一幅產業興、環境美、鄉風淳的美好畫卷。
賦產業之墨 暈染鄉村振興“共富底色”
花園屯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明確“壯大、培優、育強”村集體經濟“強村”路徑,完善“村黨組織+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營主體”的發展模式,放大“家門口”共富效應。
在葦子灣村,山西億森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則演繹著農業“綠色升級”的故事。斥資6000萬元打造的全自動化屠宰加工廠內,羊肉屠宰加工呈“流水式”作業,熟食、生食產品附加值提升40%。公司負責人溫珺說,養殖場產生的羊糞轉化為生態肥料,反哺草場和農田,形成“牧草種植-生態養殖-糞肥還田”的綠色循環鏈。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1000多戶養殖戶凝聚成養殖聯合體,切實讓養殖戶的“羊圈”化作實實在在的“錢袋子”。
謝士莊村在保持村容村貌的基礎上,謝士莊村構建起“村即景區,家即景點,村景一體,全民參與”的旅游體系。同時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小雜糧、林下經濟試點種植,赴甘肅會寧調研后啟動扁豆種植試驗田,帶動周邊村落種植并計劃建加工廠;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吸引青年返鄉,與“采涼飛雞”達成萬只養雞合作協議,流轉土地2000畝使村民增收60萬元。從單一農業到“旅游+產業”融合,這里正書寫著“生態美”與“百姓富”的雙向奔赴。
鋪民生之紙 擘畫鄉村振興“為民基底”
黨建引領為民造福“暖民心”;▓@屯鎮積極爭取財政獎補,實施三墩、謝士莊、三百戶營3個村的街巷硬化“一事一議”項目;實施了三里橋——花園屯、花園屯——紅石崖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支線建設項目,投資5萬元建設姜莊村截潛流吃水項目;投資20萬元建設鎮川堡村水塔一座;投資38萬元,為花園屯村新打吃水機井1眼。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同時積極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開展困難群眾走訪慰問活動,有效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黨建引領人居環境“美如畫”;▓@屯鎮采取黨委抓總、黨支部抓落實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模式,各村黨支部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全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形成強大合力。同時,廣泛開展愛護人居環境宣傳教育引導工作,建立“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黨員包戶”三級工作責任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一幅幅和美鄉村景正徐徐展開。
黨建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屯鎮堅持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的重要抓手,以基層黨支部為主體,深入推動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發揮作用,教育引導群眾堅決破除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同時,積極組織黨員、干部走村入戶開展“移風易俗”宣講活動,營造樹立文明新風的濃厚氛圍,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深入民心。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出成效”。花園屯鎮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科學劃分網格28個,配備網格員28名,構建結構完整、權責清晰的治理體系,建立網格工作群,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黨建+網格+志愿服務”工作模式,常態化開展特色志愿服務活動12場次,排查安全隱患65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件,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3起,真正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神經末梢”。(張選)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