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位于山西晉城高平市原村鄉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明清古建鱗次櫛比,文明新風撲面而來。這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村落,正通過“文化興村”戰略與移風易俗實踐,走出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鄉村振興之路。

漫步良戶村,明清古建鱗次櫛比,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圖片來源:太行日報)

漫步良戶村,玉虛觀、侍郎府等明清古建筑錯落有致,磚雕、木雕、石雕的精美紋樣在歲月中依然鮮活。“這些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我們不僅要守護好,更要讓它們‘活’起來。”良戶村黨支部書記宋子武撫摸著侍郎府的門框,眼神中滿是自豪與堅定。近年來,良戶村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投入專項資金對古建筑群進行保護性修繕,并打造三雕藝術博物館,讓傳統技藝成為展示古村魅力的窗口。

文化的傳承不僅在于建筑的修復,更在于精神的延續。“教子治家、為學讀書、做官處世、崇儉待人”,是田氏家訓中的箴言。“蒹葭女子學堂”里,老藝人手把手傳授剪紙技藝,學員們將移風易俗、家風家訓等內容融入作品;良戶書院中,孩子們身著漢服誦讀經典,在國學課堂上感悟傳統文化的深邃。

文旅融合為古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良戶村推出“國風盛典”“古村尋跡”等沉浸式文旅項目,改編自清代閣老田逢吉事跡的《閣老回鄉》實景劇更是場場爆滿。“白天逛古村、看非遺,晚上賞大戲、品民俗,這樣的體驗太難忘了!”來自鄭州的游客周女士興奮地說。

近年來,良戶村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黨建引領,把做好村規民約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以“小村規”,撬動鄉村“大治理”,帶動鄉村“大文明”,實現鄉村“大振興”。2024年,良戶村村規民約被高平市委社會工作部評選為“十佳村規民約”。

良戶村的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的具體要求納入其中,明確規定紅白喜事的規模、標準、流程等,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由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成員,負責監督村規民約的執行情況,對違反規定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和勸導糾正。

“過去辦場喪事要花七八萬元,現在兩萬元就能體面完成。”村民老張算了一筆經濟賬。如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道德評議會每季度評選“文明家庭”,通過積分制兌換生活用品,激發村民參與熱情。村民王大姐笑著說:“現在大家比的不是誰家排場大,而是誰家更文明、更和睦。”

如今的良戶村,文明鄉風與古村風貌相得益彰。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村民的文明素質得到了大幅提升。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村里還涌現出了一大批文明家庭、好人好事,形成了人人爭做好人、戶戶爭創文明的良好風氣。

文明鄉風也為鄉村旅游增添了獨特魅力。游客們不僅被古村的建筑之美吸引,更被這里淳樸的民風打動。“村民熱情好客,處處能感受到文明和諧的氛圍,下次一定帶朋友再來!”游客李先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道。

從文化遺產保護到文明鄉風培育,良戶村以“文化筑基、移風易俗”的實踐,讓古村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未來,良戶村將持續深化文化建設,不斷鞏固移風易俗成果,向著更加文明、富裕、美好的鄉村生活邁進。(張丹娟 袁詠梅)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