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呼和浩特7月13日消息(記者邵玉琴)7月12日,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2025年)》,系統展現全球及我國在算力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最新動態與實踐。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當前,綠色算力已深度融入能源、制造、零售、交通等千行百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
報告顯示,我國算力設備效能持續躍升。通過芯片架構創新、先進存儲、存算一體、CXL等前沿技術突破,以及高密度液冷服務器規模化部署,算力與存力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280EFLOPS,近5年平均增速近30%;存力總規模約1580EB,為算力高效運轉奠定堅實基礎。
算力設施集聚效應凸顯,低碳水平持續優化。全國算力設施加速向樞紐節點集聚,2024年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超900萬,樞紐節點地區新增算力占全國60%以上,帶動全國數據中心平均PUE降至1.46。通信、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成效突出,液冷、算電熱碳一體化、智能化運維等技術的全生命周期應用,推動數據中心節能降碳能力全面提升。
算能協同深化,綠色低碳路徑清晰。2024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166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約2%,碳排放總量0.859億噸。通過“算力靠近能源富集區”“綠電直供與儲能模式推廣”“綠電綠證交易與協同調度”等組合拳,算力與能源的協同聯動不斷加強,推動算能協同邁向縱深。
算用協同方面,供需對接與產業賦能成效顯著。全國22個省級行政區推出算力券政策,相關地區及重點城市每年發放總額達15.3億元,結合算力調度平臺等機制,有效提升算力利用率,直接降低產業能耗與碳排放。同時,算力賦能傳統產業間接推動節能降耗,綠色算力的乘數效應持續釋放。
值得關注的是,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憑借獨特自然稟賦與技術創新,成為全國綠色算力發展的標桿。截至2025年6月底,其數據中心PUE值最低降至1.15,綠電使用率超80%,用電成本創全國最低,為綠色算力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新區樣本”。
此次報告的發布,不僅系統梳理了我國綠色算力發展的成果與路徑,更將為未來算力產業的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提供重要指引,助力“雙碳”目標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