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7月13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與數學學院研究生團隊應本校畢業選調生的邀請,前往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龍潭鎮開展“三下鄉”學習調研活動。其中,部分綏寧籍學子帶著家鄉賦予的鄉土情懷與專業知識,和團隊一同懷揣服務熱情,深入華利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養牛基地、“房前屋后一畝茶”項目種植現場及龍潭村四清灣幸福屋場,了解鄉村產業和當地先進做法,為鄉村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出謀劃策。
“三下鄉”活動動員大會(賀御筆 攝)
在華利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養牛基地,團隊成員認真聽取了負責人關于全生態循環鏈生產模式的介紹,對公司采用的黃牛冷繁育技術、自繁自育品種改良及帶動村民致富的舉措贊不絕口。
當了解到老齊夫婦創新的黃牛“領養”模式有效解決了養殖戶后顧之憂時,學子們現場記錄下該模式的運作細節,表示要將這種惠民經驗整理推廣。針對基地電子通信信號弱的問題,團隊結合專業所長,現場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了中繼設備組網的原理,并對現場環境和老板成本預期等方面做好記錄,待回實驗室進一步研究。
在繁育車間,學子們圍繞痛點,詳細講解“視頻紅外監控+傳感器”自動檢測系統的技術構想,計劃針對牛場降本增效的難題,結合實驗室AI模型訓練缺乏大量真實數據的實際需求,推動實驗室與鄉村企業實現雙向賦能、建立長期合作。
中南林學子與牛場老板展開討論(賀御筆 攝)
龍潭鎮干部介紹“湘林210”油茶良種(賀御筆 攝)
走進龍潭鎮“房前屋后一畝茶”種植區,連片的油茶苗生機勃勃。團隊成員手持專業設備,實地測量土壤數據,與技術員探討“湘林210”油茶良種的生長特性。得知項目將帶動260余戶村民實現茶油自給自足時,大家深受觸動。
針對純人工護理可能出現的漏檢及人工成本較高問題,學子們現場演示無人機低空航拍檢測技術,提出了無人機嵌入油茶特征檢測模型的方案,目前已收集部分數據集,計劃返校后完善模型,助力油茶產業提質增效。
龍潭村四清灣幸福屋場(賀御筆 攝)
來到龍潭村四清灣幸福屋場,團隊成員與四清灣村民、牽頭修建者陳金山親切交流。據陳金山介紹,這是一座集休閑、社交功能于一體的涼亭陽光房,亭內配備空調飲水機等基礎設施,為村內留守老人提供了社交娛樂的場地。
當聽到該陽光房由村民自籌資金、發揚紅旗渠精神建成,且通過“一元維護費”模式實現長效運營時,團隊黨員們帶頭在留言簿上寫下感悟:“基層智慧最動人,為民服務無止境”。大家還就《四清灣賦》刻碑事宜提出數字化宣傳建議,讓“便民建筑+文化內涵+為民情懷”的組合招更好地施展。
此次調研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研究生團隊始終以專業視角發現問題、以務實態度提供方案。他們表示,將把龍潭鎮的實踐案例帶回校園,通過“實驗室+鄉村”的聯動模式,讓學術研究扎根基層大地,用科技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賀御筆 向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