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濮陽7月13日消息(記者 張羲輪)一個河南方言“弄”字背后,是千萬人對自我提升的質樸渴望。
近日,因熱愛閱讀而受到社會關注的濮陽“工地大叔”劉詩利因媒體發表的文章《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再次走入許多大眾的視野。
“弄”字在河南方言中內涵豐富,既有“做、干”的實干意味,也有“搞定、完成”的果決態度。“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 劉詩利這句話的背后,是一位輾轉工地二十余年的勞動者真實的精神追求。
當“潑天的流量”涌來時,他保持著清醒:“誰的錢不是辛苦錢?我能養活自己和家人,這就足夠了。” 如今,回到家鄉濮陽縣文留鎮銀崗堌堆村的劉詩利,依然用書本繼續“弄”好自己的人生,并思考著未來的多種可能。
一字千鈞:“弄”里的生活哲學
在河南方言中,“弄”是個神奇的動詞,既是日常勞作的操作——弄飯、弄活、弄莊稼,也是改變狀態的行動——弄好、弄明白、弄利索。劉詩利用這個字,精準地道出了讀書的價值。
“讀書,把自己弄得好一點”,在他看來有雙重含義:掌握實用技能,把活計“弄”得更漂亮;滋養精神世界,把人生“弄”得更豐盈。
“像電焊、砌墻,工友們都可以查書查視頻,怎么量長度、怎么切、怎么綁,清楚得很。讀書,提高了水平,才能把事情做好! 這是他對“弄好”的第一層理解。
而坐在書店七八個小時的沉浸閱讀,則讓他感受到“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讀書不光能獲取信息,還能休息放松、讓人心情好嘞!” 這是“弄好”的更高境界,知識安頓了他在勞碌生活中的心靈。
當被問及讀書帶來的慰藉與實用知識哪個更重要時,劉詩利坦言:“我現在掂量不出這兩種作用哪個占比更大,我覺得好像兩方面都有作用。” 他略作思考后笑著補充,“實用性好像是不是更大一些?服務于工作的這個比例好像大一些。” 樸實的回答,印證了他將閱讀融入生活、服務生活的務實態度。
回鄉之后:麥香與書香交織的日子
結束北京打工返鄉后,劉詩利的生活依然忙碌。7月6日,濮陽市新華書店大慶路購書中心迎來這位特殊讀者。在與家鄉三位高考學子的對話中,他分享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工棚下、磚瓦旁,一本本書籍成了我忠實的伙伴!
“讀書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是一件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是值得一輩子堅持的事情! 活動現場,劉詩利的聲音平靜而充滿力量。
回到銀崗堌堆村,電話和邀約也隨之而來。“打電話的,發微信的,或者有單位舉辦活動,說現在關于讀書的事宣傳挺紅火,想請我參加。一般有機會我都想去,跟大家交流讀書的事,我也能從中學習新東西,啟發思路! 劉詩利坦言,他倍加珍惜這些交流機會,視作難得的學習平臺。
對于引導孩子讀書,他懷有殷切期望卻也不強求結果!爸饔^上我是想讓他得到收獲,知識方面、精神方面……再一個,我本人也想讓他們能明白讀書的好處! 但他也清醒認識到,“實際上能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還取決于孩子能不能接受。改變一個人有時候是不容易的……” 這份坦誠,展現了一位父親對教育復雜性的樸素認知。
前行之路:清醒面對流量,探索多種可能
談及未來規劃,劉詩利顯得務實而開放!澳壳拔蚁朐诩依锎龓滋欤缓笤僬f干活或者找個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和人們善意的建議——比如抓住流量做短視頻或直播——他承認:“有這個打算,但能不能做成我沒把握……我也想抓住,也想著是不是可以做個視頻,注冊個抖音賬號,爭取些流量,掙些錢,但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因此,他選擇“做多方面的準備”。除了探索新媒體的可能性,他也在認真考慮外界推薦的一些穩定的工作機會,如幼兒園保安、停車場管理員、養老院或旅游景區的圖書角管理崗位!耙怯羞m合我干的,我也許會干一個。” 其中,管理圖書的工作尤其吸引他,“要是真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也適合我干,我一邊能工作掙些錢,還能有機會讀讀書! 他同時也清醒地表示,如果這些嘗試都不順利,“我也許還出去打工”。
對于外界的幫助,他更強調自身的努力:“現在宣傳已經不少了,未來我覺得還是自己要努力。”
“深水養大魚”,劉詩利至今記得小學張老師的這句話,“寫文章就像養魚,要多讀書”。這個樸素的道理,他一直踐行著。書本,正成為這位河南大叔“弄”好人生、墊高腳下泥土的一塊基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