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超市的飲料貨架前,消費者劉女士的目光被一件特殊的瓶裝水吸引——通體透明的瓶身沒有任何標簽印刷,生產信息僅印在外包裝上。短暫猶豫后,她將其放入購物車:“包裝看著很特別,標簽貼紙不見了,感覺更環保。”近年來,農夫山泉、康師傅、東鵬特飲等品牌相繼推出無標簽飲品,一個個透明的瓶身,成為我國塑料包裝行業綠色轉型最直觀的低碳嘗試。
因低碳受青睞
盛夏來臨,飲品銷售進入旺季。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Mark日前推出無標簽PET瓶飲用水。據山姆測算,這一可持續包裝全年可減塑超34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噸。盒馬則在今年“世界水日”分享了其無標簽水項目進展,自去年秋季上市以來,銷量半年內激增246%,累計售出超15萬組,減少塑料消耗超800公斤。
何謂“無標簽”?其核心便是去除瓶身傳統印刷的塑料標簽紙或收縮膜標簽。這看似簡單的減法,卻直指飲料行業沉重的環保痛點——塑料污染與回收難題。“無標簽PET瓶相較于傳統標簽瓶,在回收再生環節可以減少PET瓶剝標工序,在后續的分選、破碎、清洗環節可以省去為去除PET瓶片中混入的標簽等雜質而進行的一系列工藝,減少設備投入和人工成本,還能提高再生PET的產品質量。”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叢叢說。
標簽承載著法規強制標識和品牌識別功能,無標簽化意味著企業必須另尋解決方案。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嘗試采用激光在瓶身雕刻產品名稱、規格、生產日期等關鍵信息。然而激光設備投入不菲,每條高速生產線改造或新增需投入數十萬至上百萬元。“短期看,生產線改造、包材重新設計、新包裝形式的推廣都有成本。但從長遠看,節省的標簽費用和潛在的品牌綠色溢價空間可觀。”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無標簽產品量足夠大,邊際成本會顯著下降,效益將進一步顯現。一家飲用水企業生產負責人透露,一個普通塑料瓶標簽綜合成本每瓶約0.08—0.15元,對于年銷量以十億、百億瓶計的企業,去除標簽意味著僅標簽一項年節省可達0.8億—1.5億元。
無標簽水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反響積極。數據顯示,在盒馬無標簽水的復購人群中,“90后”占比高達67%。社交媒體上,“我的水瓶不化妝”話題引發熱議,年輕人DIY布藝瓶套、手繪涂鴉,將環保產品變為個性表達載體。然而,消費者的擔憂同樣存在。“看著像試用裝或者半成品,第一眼不太敢買。”上海消費者董女士坦言。另一位消費者黃女士則關注信息透明度“:生產日期這些刻在瓶子上,找起來費勁,感覺沒以前貼紙清楚。”對此,品牌方正積極應對。一方面,在商超端通過醒目的環保主題海報等方式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另一方面,優化激光打碼的清晰度和位置,確保關鍵信息易于辨識。
“撕掉標簽是否會降低品牌辨識度”雖然成為許多品牌的擔憂,但值得注意的是“,無標簽化”或“極簡包裝”已成為跨行業的趨勢,不少品牌以此作為差異化賣點收獲消費者青睞。以康師傅無標簽冰紅茶為例,在其品牌社交平臺中,用戶對于無標簽內容的留言與點贊明顯高于其發布的其他內容。
業內人士指出,無標簽飲品的推出,既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消費領域的深入,也是飲料商業市場成熟度的驗證——消費者不再需要彩色的標簽、絢麗的廣告就能識別出產品并愿意買單,這本身就是品牌價值的深刻體現。
拓寬應用場景
“無標簽”在國內市場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風順。
2022年,康師傅在中國市場推出無糖冰紅茶與檸檬冰紅茶的無標簽版本,成為本土飲料行業的先行者;百事中國也推出無瓶標可樂,去除了塑料標簽與油墨打印,直接以浮雕工藝將商標呈現在瓶身上;東鵬特飲則推出“電子標簽特別版”包裝,將實物標簽替換成電子標簽,消費者只需“掃一掃”便可獲得其相關信息……
然而,這些早期的嘗試未能持續引領市場。業內人士分析稱,當時,國內低碳消費觀尚未完全養成,而飲料行業創新概念層出不窮,滋補養生、場景細分乃至價格戰,都讓企業難以聚焦到低碳包裝上,導致“無標簽”環保風潮逐漸消退。而去除標簽也去除了重要的防偽標識(如全息防偽、特殊印刷工藝),如何在高透明度的裸瓶上實現有效防偽,是企業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現有的解決方案包括瓶蓋內特殊編碼、瓶身材質微雕防偽,或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實現全程溯源等,對入局企業設置了高準入門檻。“PET瓶雖然去除了標簽,但也會采用其他方式對產品進行標識和裝飾,企業需確保其不會對PET瓶的回收再生不利影響。”劉叢叢強調。
另外,無標簽飲品的市場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如何讓包裝極簡、理念超前的產品被更廣泛地域、不同消費習慣的人群接受,需要時間和策略。隨著不斷嘗試與創新,企業開始在渠道上“另辟蹊徑”。例如,山姆聯合農夫山泉推出規格為每提12瓶、每瓶1.5升的大容量家庭裝無標簽水,農夫山泉與全季酒店合作推出的無標簽瓶裝水專供酒店客房使用,依云與國泰航空攜手推出的無標簽瓶裝水用于指定航班和客艙使用……“無標簽瓶的應用場景可拓展到‘家庭裝’或者消費場景相對閉環的商務渠道。”劉叢叢解釋說,產品包裝要求的必要信息,可以只印在家庭裝外包裝上,省去單支PET瓶的標簽使用。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產品碳足跡等工作加快推進,各個行業都在充分挖掘減碳潛力。“塑料產品80%以上對環境的影響在設計階段便已基本確定,通過對設計進行優化,使產品更易于回收再生、減污降碳顯得尤為重要。”劉叢叢說,無標簽瓶是飲料企業在提升塑料包裝產品可回收再生性、節能減碳方面做的有益嘗試。
業內人士表示,在可持續發展全球浪潮下,無標簽、縮小標簽、通用瓶等輕量化包裝趨勢,能有效抵抗過度包裝,讓產品回歸產品本身。而且,“無標簽”也能倒逼企業審視從瓶型設計、瓶蓋功能集成、外包裝方案到回收體系建設的整個鏈條,推動塑料包裝行業綠色升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