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3日消息(記者王澤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我國規模最大的天然鈾產能項目“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昨天(12日)成功生產下線“第一桶鈾”,標志著我國天然鈾生產取得關鍵性突破,將有力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是我國鈾礦采冶技術三次迭代升級、創新發展的智慧結晶,是典型的綠色礦山和數字礦山。中核集團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學斌介紹,隨著“第一桶鈾”的成功生產下線,標志著我國天然鈾領域千噸級綠色智慧礦山建設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蘇學斌:“國鈾一號”以二氧化碳加氧氣原地浸出采鈾工藝為核心,省去了傳統采礦中爆破、挖巷道、運輸礦石以及地表破碎浸出環節,減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
去年7月12日,“國鈾一號”示范工程開工建設,僅僅一年時間,“第一桶鈾”已成功生產下線,使示范工程成為我國產能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建設速度最快的天然鈾生產基地。蘇學斌表示,“國鈾一號”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特點,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天然鈾保障能力、天然鈾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蘇學斌:“國鈾一號”作為我國掌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先進地浸采鈾技術,突破了復雜砂巖型鈾資源開采的世界性難題,解鎖了大批傳統技術無法開采的大埋深、多層分布或地質條件復雜的鈾礦床,開創了行業發展的新格局,大幅提升了我國鈾資源自主保障能力。
編輯:李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