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的龍頭,也是消費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今年1月至5月,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5.6%、5.3%、5.5%和1.4%。
我省前5個月消費增速僅次于江蘇,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破1萬億元,達到10014.1億元。作為近年來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持續居前列的省份,我省的消費因為發展熱度而提升,也是對發展成果的一種印證。更重要的是,消費是人的消費。近年來我省常住人口持續增長,消費增長快一些,也符合慣常的“既旺丁也旺財”的認知邏輯。
前5月社消零破萬億元
萬得數據分析顯示,過去五年間,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出規模擴張與排名躍升并行的特征。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范圍是從事商品零售活動或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安徽的社消零總量從2020年的18333.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4087.7億元,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
在區域競爭格局中,我省2020年社消零總量居全國第9位,到2024年升至第8位。
2024年,共有10個省份社消零總額超2萬億元,廣東和江蘇均超4.7萬億元,山東和浙江處于3萬億元梯隊,河南、四川、湖北、安徽、福建、湖南處于2萬億元梯隊。今年1月至5月,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14.1億元,同比增長5.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1月至5月,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8.6%和13.9%,通訊器材類增長62.4%,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類增長90%。
基本生活類商品增長加快。1月至5月,全省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2.3%,日用品類增長15.8%。
內需提振,在供給端也有所體現。1月至5月,全省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317億元,同比增長5.4%。全省規上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8%,比1月至4月加快5.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59.1%的企業實現盈利,盈利面比1月至4月提高2.2個百分點。
前5個月,全省規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16.5%,其中影視節目制作、娛樂業分別增長74.8%和23.6%;規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9%、加快3.7個百分點,其中汽車摩托車等修理與維護、清潔服務分別增長28.4%和24.2%。
多措并舉擴內需
我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為消費市場提供了強勁動力。今年一季度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6.2%,其中第二產業增速高達7%。根據萬得數據分析,經濟增長的差異化表現直接反映在消費市場的活躍度上。安徽通過產業升級帶動收入增長,進而促進消費。
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
我省消費的增長,還跟人口流入有明顯的正相關。省統計局公布的《2024年安徽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3萬人,比上年增加了2萬人。
省會合肥更是成為全國第18座千萬人口大城、長三角區域內第4座千萬人口城市,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達1000.2萬人。
人口的增長,意味著能帶來住房、教育等剛性消費需求。2024年,合肥社消零總額達5494億元,全國城市排名第15位。
人丁興旺,給市場注入了活力,供給端消費端形成良性循環。
潮玩品牌泡泡瑪特我省首家城市旗艦店即將于7月正式亮相合肥之心城,這是合肥“首店經濟”的生動縮影。2022年至今,合肥已成功引入品牌首店650余家,消費新勢能加速匯聚。
日前,合肥入選第一批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名單,是我省唯一入選城市,成功躋身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第一梯隊”。
國家層面持續推進的“縣域商業體系”與“快遞進村”工程,為鄉村消費提供物流通道與制度保障。我省計劃到2025年,打造20個以上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爭取60個國家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試點縣。
此外,政策工具箱的精準運用也是安徽消費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節假日是消費高峰期。我省充分利用假日開展促消費活動,2025年春節期間,全省214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額24.02億元,同比增長2.93%。“徽動消費跨年迎新購物季”舉辦300余場活動,覆蓋餐飲、零售、文旅等多領域,合肥罍街廟會、阜陽年貨節等活動密集落地,形成了促消費的集聚效應。
尋找消費增長新動能
盡管前5個月消費增速居長三角第二,但安徽消費仍然存在一些相對突出的短板。
我省在高端消費品牌領域存在明顯缺失,導致消費外流至南京、杭州等現象突出。服務消費供給不足問題顯著,2024年餐飲收入增速(4.2%)低于商品零售(4.8%),文旅、健康等服務消費占比仍低于長三角平均水平。
中心城市對消費的引領作用十分關鍵。在合肥所有商業體2024年的成績單中,合肥銀泰中心銷售額57億元領跑全省,合肥萬象城銷售額39億元。這與南京、杭州等城市,存在明顯差距。與滬蘇浙地緣相近,市場消費的虹吸效應在所難免。合肥如今已是長三角區域內第4座千萬人口城市,可以用好人口優勢、走差異化路線。
避免虹吸的同時,更要主動融入。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消費市場,是提升安徽消費能級的戰略選擇。萬得數據分析建議,加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消費市場要素自由流動,探索建立區域消費品牌認證體系。產業政策方面,可進一步強化合肥—蕪湖消費中心城市聯動效應,發揮合肥高技術制造業的產業優勢,帶動屬地消費增速提高。
服務業供給側改革,是當前我省挖掘消費增量的重要抓手。
今年一季度,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3.4%。我省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2884元,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9.9%。
正如萬得數據相關分析報告所建議的,我省應充分利用黃山、徽文化等獨特文旅資源,推動體驗式消費發展。
今年初發布的《安徽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圍繞煥新文旅消費場景,推出商文旅融合集聚區、體育賽事主題線路、“跟著文物去旅行”研學產品,籌劃銀發旅游列車,拓展低空飛行、房車自駕等新業態。優化科技賦能體驗。應用AR/VR技術開發“數字徽州”等元宇宙場景,升級“游安徽”App功能,構建“一站式”智慧服務體系。
當然,從中長期而言,收入分配改革與區域協調發展是根本之策。尤其要立足我省發展的實際,探索建立收入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升的聯動機制。這當中,應特別關注青年群體就業質量,在持續吸引青年人涌入的同時,做到發展留人、待遇留人,這或許才是“旺丁又旺財”的根本之道。(記者 彭園園)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