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工信部官網發文宣布,近日,由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ISO 34505:2025《道路車輛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 場景評價與測試用例生成》正式發布。新的國際標準主要規定了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的評價流程與試驗方法,明確測試場景暴露率、復雜度、危險度等評價指標的判定要求,并定義了測試用例生成的一般性方法及其必要特征。

  記者留意到,該國際標準項目在2022年9月12日正式立項,由中國和德國專家聯合擔任該標準項目牽頭人,擬主要規定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的評價方法等,而這一立項制定將填補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生成測試用例環節的國際標準空白。

  近年來,全球自動駕駛技術正在飛速向前發展,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5年全球網聯汽車銷售規模為7830萬輛,2026 年全球自動駕駛車輛銷售規模為8930萬輛,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8%。但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商業化規模化仍舊需要解決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就是法律合規性。

  當前,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UN/WP.29)正在加快組織制定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技術法規,并采用“多支柱”方法來驗證自動駕駛系統相關安全要求的符合性。其中,測試場景是評估自動駕駛系統功能和性能的基礎,是支撐仿真和封閉場地測試等“多支柱”自動駕駛安全驗證方法應用的核心要素,測試場景的多樣性、覆蓋性、典型性直接影響著測試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國際標準的發布極其重要,尤其隨著未來自動駕駛高速增長、國際競爭日益加劇,我們如果在標準制定方面獲得一定的優勢,對中國汽車走向世界和中國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獲得國際認同都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新國際標準的發布與實施體現了自動駕駛測試驗證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達成的重要共識,有助于形成從概念設計到建模與仿真、從場景庫建設到實際測試場地搭建的整套場景應用框架,為自動駕駛系統的仿真開發和試驗評估提供了基礎性標準,有效滿足自動駕駛系統安全評估和測試驗證等迫切需求。

  有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技術開發人士告訴記者,新的國際標準發布將能給予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試驗更統一的基礎性標準。他稱:“雖然部分城市已經開通了道路測試試點,但是目前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仍然經常需要在模擬仿真的環境下進行。尤其現在很多自動駕駛公司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試點都會涉及國內外城市,并且車企對全球化車型的智能化駕駛技術前端研發需求增長,自動駕駛公司也需要一個國內外統一實施的標準進行系統開發。”

  根據規劃,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深度參與汽車領域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持續提升我國在汽車國際標準法規協調中的參與度與貢獻度。

編輯:吳佳怡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